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科研动态
2012年第3期
365-体育在线科研处 2012年11月20日
本期要目
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解读
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新举措,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省委党校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
11月12日,为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十八大精神落实到理论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和决策咨询研究中,广东省委党校召开了由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各学科专家等共80多人参加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
我校教研人员申报省党校课题共10项
在广东省党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申报过程中,我校“以老带新”的科研人才成长机制发挥作用,教研人员申报省党校课题共10项。
科
研
动
态
2012年第3期
2012年11月
主办
365-体育在线科研处
主 编 穆向民
执行主编 罗忠胜
|
目 录
理论前沿热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解读………………………… 1
省市党校科研动态
省委党校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 8
本校科研信息实情
我校教研人员申报省党校课题共10项………… 11
理论前沿热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亮点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新举措,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新拓展。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强调,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必须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五、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报告第四部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围绕主题主线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于我们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
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报告第六部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这一部分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分三个层面进行了新概括。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报告第十二部分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曾提出学习型政党,但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是首次提出,并且将其与学习型政党并列起来,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四是反腐倡廉建设排序提前,彰显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在“五位一体”党建的布局方面,与十七大不同之处,是把制度建设放在了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后。这不仅从逻辑上更科学,因为前面的“四大建设”都有一个制度化的问题,制度建设要贯穿在四大建设之中,而且也体现出制度建设是管总的,要实现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思想。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移,也反映出对反腐败的高度重视。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七一”讲话中把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作为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并进行了阐述。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
省市党校科研动态
省委党校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
11月12日,为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十八大精神落实到理论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和决策咨询研究中,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召开了由校(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各学科专家等共80多人参加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由苟志效副校(院)长主持,谭泽中常务副校(院)长在会上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对会议作了重要总结。
参会者对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福未来的伟大事业的重要战略意义,报告所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提出的多方面重要举措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深入理解十八大精神的思路、方法,对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谭泽中常务副校(院)长在总结中提出,十八大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报告。它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体现,是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深刻的阐述,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深圳创新思想库”形成品牌效应
30项课题通过评审结项
“深圳创新思想库”作为决策咨询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形成。从深圳市委党校获悉,“深圳创新思想库”已有30项课题通过评审结项,“坪山新区发展战略研究”等一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政府决策程序。
2010年11月,“深圳创新思想库”在市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思想库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端智囊队伍,集中智慧,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思想库从一开始就探索一条科研创新之路,从全市各职能部门、研究团体、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动态选拔了64位特聘研究员,与党校遴选出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组合,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思想库以课题研究形式聚焦深圳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而且还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主体班的教学中,为提升干部培训质量注入鲜活的内容。
为激发研究成员在研究问题中“留得住、瞄得准、钻得深、用得上”,“深圳创新思想库”建立了特聘研究员管理制度、思想库课题指引及招标规定、课题成果评审制度及运用机制等,初步实现了思想库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同时,还建立了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约60余人组成的创新思想库课题评审专家库,确保思想库课题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
在通过评审结项的30项课题中,一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政府决策程序。其中,由市委党校和坪山新区管委会共同承担的“坪山新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得到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知名专家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媒体做了大篇幅的报道。其关于坪山是珠三角辐射东南沿海地区联动发展战略支点的定位以及空间布局等理念,已为深圳市和坪山新区的发展规划所采纳。“深圳现代物流供应链研究”课题中关于“高端物流、物流供应链管理、冷链管理、政府对物流行业的资助、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十二五’规划”等内容已被市交通运输委所采纳,进入政府决策程序。
据透露,今年,“深圳创新思想库”新立项43项课题。其中,党史党建课题5项,公共管理课题1项,政治法律课题5项,统一战线课题2项,经济管理课题8项,城市管理课题7项,社会民主课题8项,文化历史课题7项。目前,各项开题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原文刊发于2012年10月23日深圳特区报A4版)
本校科研信息实情
我校教研人员申报省党校课题共10项
从9月下旬开始截止到10月30日,由校科研处组织的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我校“以老带新”的科研人才成长机制发挥作用,教研人员申报省党校课题共10项。由朱华仙副教授、穆向民副教授、刘栋副教授、杨书群副教授和吴义茂副教授牵头组成的五个课题研究团队里, 有了更多的新面孔——彭莹、孙健、周颖、刘崇娜、罗忠胜等年轻老师;而以年轻教师钟尚勤博士、邓嫣嫣、郭勇、黄丽、刘加友等为负责人的课题组里,则由蒙荫莉教授、汤虹玲副教授、何良苏副教授、曹大副教授、王畅高级讲师、柳士顺博士等担当成员。课题如下:
《创新理念、健全机制,提高受训领导干部学习能力》
|
朱华仙
|
《产城融合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创新—以佛山为例》
|
穆向民
|
《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
刘栋
|
《价值链视阈下的佛山市制造产业升级研究》
|
杨书群
|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
|
吴义茂
|
《区域性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馆际互借服务研究》
|
钟尚勤
|
《党代表工作室运行机制与效能研究》
|
邓嫣嫣
|
《善治视域下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以佛山为例》
|
郭勇
|
《法定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
黄丽
|
《基于KPI的F市委党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研究》
|
刘加友
|